复兴河谷郊野公园
白洋淀是中国华北最大的淡水湿地,面积最大时有300多平方公里。历史上由自然和人为的共同作用,这里形成一片由3700多条沟渠、河道连接的146个大小湖泊群。这一块湿地承载着重要的生态功能,如调节区域气候、蓄洪泄洪和净化污染等。在白洋淀里也有很多珍惜动植物,它被称作“华北之肾”。
湖群中岛屿和湖畔分布有36个村庄。湖中除了沟渠中可以行船,其他地方水位不深,都是苇田和荷花荡,芦苇高大密集,湖区渔民以芦苇编织苇席为副业。
这样一块生态宝地却面临着威胁和危机。白洋淀里的水域面积在近30年来缩小了三分之一。由于人工筑坝,农业灌溉和人口的增加,降雨量减少、蒸发量变大,淀内水面面积不断减少;很多湿地也慢慢变成农田和居住用地。
白洋淀汇集了上游自太行山麓发源的9条河流之水,有“9河入淀”一说。这个项目的区域就是其中一条河,唐河。明代以后,随着太行山区植被被破坏,水土流失日益严重河道断流频繁。80世纪以来,由于水库截拦、气候偏干,河道生态严重破坏,河流名存实亡。
此项目的目标是在恢复生态的前提下引导旅游业的发展,并保护当地极有特色的地方文化。通过生态的设计手法,缓解生态威胁;通过调整景观结构,恢复健康的生态平衡。并且通过向可持续农业的转型,实现生态保护和农业社区发展的双赢。
阅读更多项目场地长约20公里,宽约1,5公里。除了东面入淀口有湿地和稻田以外,干旱的河床以种植玉米为主,视野开阔。河的南北面有沿河堤坝,沿堤坝种有很多高大的杨树。要恢复这个区域的生态功能,首先就是要创造一个健康的河道,用水恢复生机。把水源涵养、生态休闲与郊野观光相结合。
我们的设计出发点是“自然的艺术”。我们认为这个项目的核心是让自然为主导,用自然的手段恢复和重塑大地景观。这个景观是可以变化的,是弹性的。设计师只是作为自然的助手,制定一些规则。以此为基础,我们在项目基地内“挖掘”了一个蓄水河道。河道的位置是现状场地中的低地。形状来源于现在农田的肌理。这个蓄水带从西向东逐渐变宽。在新形成的河流自然的冲刷下,河流的边界将变得越来越自然。
河流较深的地方形成一个长期的河道,而浅滩的位置则提供生态蓄养和雨水下渗的功能。场地河床里剩下的土地依然保留农业功能,并转型为能与湿地共生的粗放型畜牧业和弹性农业。通过改造场地的地形,创造丰富的使用空间。
河道里不但增加了水和滩,也在一些地方增加林地,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。在与场地相连的南北侧地带建立慢性系统。这些步道和车道把也连接着场地里的景观亮点和活动区域。这些景观亮点或与水乡特色及当地文化相关,如生态民宿和水乡博物馆;或和水上活动相关,如水上花园,再有就是湿地休闲观光。
最终,在景观改造后,场地多增加了9种生态模块,近300公里的生态滨水岸线和700公顷的新增林地。丰富的景观类型和植物种类将促进生物多样性,唐河不单是一个白洋淀附近的复合型郊野公园,也是一个室外的生态博物馆。
项目
复兴河谷郊野公园
时间
2018
甲方
雄安新区政府
合作
泛联尼塔
获奖情况
一等奖
面积
25,73平方公里
地点
中国